“城市更新”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深圳市提出。
2009年广东省政府与国土资源部共建集约节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全面启动了“三旧”改造工作,当年10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提出“城市更新”是指由符合办法规定的主体对特定城市建成区(包括旧工业区、旧商业区、旧住宅区、城中村及旧屋村等)内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域,根据城市规划和本办法规定程序进行综合整治、功能改变或者拆除重建的活动。
指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动惠民生扩内需、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次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在十四五期间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为我国的城市更新划出四条底线,对城市更新提出要求,明确了如拆旧占比、拆建比、就地安置率、租金涨幅等具体指导数据。
通知确定了包括北京、唐山、呼和浩特等在内的21个城市作为第一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重点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实施模式,探索建立包括土地、规划、建设、园林绿化、消防、不动产、产业、财税、金融等在内的城市更新配套制度政策。
通知提出: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完整居住社区建设等,积极推进相邻小区及周边地区联动改造、整个片区统筹改造,加强服务设施、公共空间共建共享,推动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
通知指出:城市体检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城市体检成果,编制城市更新五年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合理确定城市更新年度目标、任务和项目。
通知对进一步做好城市更新工作提出五项具体要求:1.建立城市体检机制,将城市体检作为城市更新的前提;2.依据城市体检结果,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发挥城市更新规划统筹作用。3.将城市设计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手段,强化精细化城市设计引导。4.创新城市更新可持续实施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推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5.明确城市更新底线要求,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鼓励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
通知采取竞争性评审的方式选拔15个示范城市。2024年6月,石家庄、太原、沈阳、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南昌、青岛、武汉、东莞、重庆、成都、西安城市入围示范城市,并获得财政部资金支持。
公示首批15个城市拟获得财政部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知》指出,中央财政按区域对示范城市给予定额补助,其中: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重点支持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和污水管网“厂网一体”建设改造等。
通知围绕怎样落实中央要求,怎样让更多群众受惠,怎样让市场主体有动力,在健全规划编制管理、配套土地管理支持政策等方面作出具体工作部署,为各地积极稳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规划土地政策指导。
行动计划中将“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作为四大行动之一,并提出加大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市排水防涝、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的支持力度。
中国城市开始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更新成为中国经济新风口和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增长极。2023年我国城市更新行业市场规模已超6万亿元,预计2029年我国城市更新市场规模将超9万亿元。叠加2024年2月16日,住建部提出未来每年改造10万公里以上地下管线,预计2024年将迎来继2012年之后,地下管网维修和新建“新的十年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