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180-8628
热点聚焦 > 内容页
时间:2024-08-30 10:55
来源:
浅谈城市基础设施更新
【导读】
聚焦狭义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其系统性、持续性、适应性、包容性、锁定性等网络属性以及公益性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特征和难点。

聚焦狭义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更新,其系统性、持续性、适应性、包容性、锁定性等网络属性以及公益性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特征和难点。对工程建设企业而言,机遇主要是基础设施存量市场更新需求增长,但需将项目建设思维向全生命周期思维转变,熟悉政府资金使用政策,综合统筹策划、建设、运营阶段。


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其不局限于建设手段,而是对城市建设维度的指导。城市建设的思维方式要转换到在连续时间轴中看城市的生长性、持续性、活力性、健康性。在任一历史存续的时间段审视城市建设,都类似于城市建设的一个“时间切片或切段”,这个切段的城市是新建和存量的组合体。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升,从城市生命体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是创造城市长周期价值的过程。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范畴和内容



国际对基础设施的定义多样,一般基本划分为三个层次:狭义定义、宽松定义、更广定义。


狭义定义:基础设施特指市政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交通基础设施更新(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等);供水与排水系统更新;能源电力系统更新;通信基础设施更新等。


宽松定义:基础设施包含市政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公共空间环境与绿化系统(公园、绿地、休闲空间);油气和矿产。


更广定义:宽松定义范围,增加住房与社区发展;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等。


本次探讨聚焦狭义定义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即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更新(以下简称城市基础设施更新)。


如果从城市生命体角度来认识,城市基础设施就是城市的“筋骨和血脉”,是保持城市活力必须的基础和支撑。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是指对城市中已建基础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功能提升或结构重建的过程,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城市生命体的角度来认识,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是城市“筋骨和血脉”的更新,有城市成长过程中的“新陈代谢”,也存在“伤筋动骨”的更新行动。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属性和特征


城市基础设施的属性同样体现在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领域。城市基础设施的属性常规描述通常包含系统性、持续性、适应性、包容性等网络建设形态的描述。近几年高校(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对基础设施网络形态的属性描述提出“锁定性”概念,“锁定性”特征体现在技术路线和城市资源的垄断性方面,即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形成后,不可能新建另一张城市交通网络、供排水网络、电力网络通信网络等。这种基础设施网络“锁定性”特征决定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必然性和绝对性。


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持续性、适应性、包容性、锁定性等网络属性以及公益性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特征和难点。目前关注基础设施更新的系统化研究的院所、企业还比较少。基于隧道股份的“城市建设运营生态圈资源集成商”的战略愿景,近几年隧道股份依托上海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聚焦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领域研究,并深耕该领域更新项目的推进工作。


面对庞杂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新,隧道股份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城市基础设施更新,一叶知秋、庖丁解牛,实施基础设施大系统的小切口低影响更新。


在此理念指导下,以高质量发展、高技术应用的现实要求,结合数字化、全产业、全寿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成套技术与应用,建构了隧道股份对基础设施更新理解的技术路线和框架。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深入,预计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领域的项目将持续增加。政府对于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视将进一步推动这一趋势。


以城市交通系统基础设施更新为例,全国前十大城市的城区快速路里程总计2451公里,上海的高速公路里程2020年也已达到844.7公里。按照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点,“第一批”基础设施均已步入“中年期”,陆续进入规模化更新期。例如从2022年开始的上海内环线年轻化改造,针对结构设施老化、安全隐患、运行压力激增、智能化设备和环境景观效果相对落后等日益突出的问题,改造项目计划用7年时间分段不停运对内环高架进行设施提升及功能完善,以满足高架日后运营需求。目前已实施5.4千米路段,效果显著,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除此之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扩容增效、市政管网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更新、市政管网的非开挖修复、片区(产业园)能源升级改造等都将有一定发展空间。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项目的承接模式包括政府直接投资、地方政府授权地方国企进行投融资、投资人+EPC模式等。在城市交通系统基础设施更新领域,由于目前大部分设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且对社会免费开放使用,其更新改造更多的还是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发行城市更新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专项贷款等,例如内环年轻化工程采用的就是政府直接投资(采用上海市城市维修资金)。此外,产业基金、社保基金等也可能成为城市更新项目的资金来源。2023年《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办函〔2023〕115号)的发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进入新时代,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注重运营收益,统一聚焦使用者付费,公用基础设施投资步入相对纯正的特许经营时代。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对工程建设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项目对工程建设企业而言,机遇主要是基础设施存量市场更新需求增长。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低影响施工、智能化改造、绿色建筑和新材料应用方面等,为工程建设企业带来新的机遇。


以上海内环年轻化工程为例,上海快速路更新从2020年开始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致力于建成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样板工程。市住建委也在城市维修资金中专门拨付资金支持改造,相关委办局牵头制定长期更新计划,这对于整个工程建设领域的上下游企业,包括咨询、设计、施工等企业都提出新要求,带来新发展方向和增长点。更新工程所应用到的高压水射流破拆技术、降噪伸缩缝、超早强混凝土等新工艺新材料、智能化感知设备和数字资产的建立和挖掘,也丰富了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场景。


存在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建设思维向全生命周期思维转变:更新项目往往需要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前世今生未来”进行统筹考虑,不仅需要建设期多领域多专业的综合服务能力,还需要建立长周期平衡的思路。


②资金需求:基础设施具备的公益性、网络性属性,使得更新项目需要大量的长期的资金投入,对项目融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③协调统筹能力:基础设施城市更新项目涉及城市系统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尤其基础设施的不间断运营更新是基本要求,更需要工程建设领域参与方具备优秀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处理复杂的利益关系。


例如,G15嘉浏高速公路是位于国家干线公路G15沈海高速公路的上海段,该段在扩建更新期日均车流量达到13万~14万辆,是上海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交通压力非常大。高速公路在更新扩容方式上采用投资—设计—建设—运维一体化的“嘉浏模式”,建设过程中各方齐心协力,保障施工过程中的道路运行效率。三年的建设期间未发生常态化拥堵,道路流量仅仅减少5%,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新过程中采用数字化的手段进行赋能,建成了上海首批两条示范智慧高速之一,使得高速交通突发事件识别率提高了14%,应急到位效率比行业规定提高了33%,处置平均用时减少了28%。同时实现了路桥设施性能自主感知与评价、收费站智慧收费、交通态势智能分析、车道级交通管控、安全风险预警、实时信息服务、管养辅助决策等数字化智慧化功能。


面向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特色化需求,对于能力建设可考虑如下几个方面。①具备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熟悉政府资金使用政策,综合统筹策划、建设、运营阶段,融合多专业多方合作,具备“无感施工”、保证正常运营、适应多元化与人文化的要求,响应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特色化需求。


②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项目具备规模小、渐进式更新的特点,需要灵活组织管理和提升员工自主创新能力,注重技术经纪人、技术经理人培养,在细分赛道上寻求突破和新增长点。


③在基础设施更新的生态环保领域、数字化领域、新材料研发应用领域、新能源领域、低空经济领域等,加强校企合作、多单位合作,寻求有价值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系统性、持续性、锁定性、公益性等多方面属性,这些属性和特征对该领域更新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需要我们转变建设理念、优化组织架构、创新业务模式、加强风险管理等,一起投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返回【热点聚焦】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