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实行任务清单、进度清单、问题清单‘三张清单’管理,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交通体系优化、城市绿化完善、设施短板补齐,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风貌、增强城市韧性。”12月20日,在资中县“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资中县政府副县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洪川对2024年全县城市更新工作作“年终总结”。
2022年5月,资中县成功申报成为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县以来,由此大步迈开资中县城市更新行动步伐。资中县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以省级城市更新、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为抓手,坚持“传承历史、尊重自然、惠及民生”思路,深入开展城市体检,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自2023年起,资中县分五年五个批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68个、总投资约178亿元,切实以真金白银增强城市吸引力和发展活力。
做靓宜居城市“面子”
而这正是资中县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根本目的。截至目前,资中县已经分类全覆盖改造老旧小(片)区53个827栋,增设健身、消防、养老托幼等功能配套设施3600处,新增停车位320个、电瓶车充电桩1200个。
“20年来,资中首次整体更新老城区面积达3.69平方公里,大大提升了城市居民生活品质。”洪川介绍,同时围绕道路、水、燃气等方面,提升改造市政道路19条,攻坚贯通城市主干道苌弘大道北延线,日供水10万吨的城区二水厂建成投用,整体连片改造供水管网50公里、燃气管网12公里,完成主街面光缆下地改造,综合整治城市易涝点10个,建立应急物资前置仓7个,大力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作为成渝线上唯一一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更新过程中,资中县始终握紧“文脉”这条线,探索城市更新与文化保护、文旅产业协同推进之道,坚持“三条底线”,既限拆迁量、限拆建比、限搬迁率;保留“三种记忆”,既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实行小规模、渐进式有机更新和微改造,防止大拆大建。
目前,资中县已经改造提升状元街等历史街区3条,完成重龙山、沱江北岸等生态修复项目16个,盘活闲置地、边角地建成“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鹿尔花园、罗汉洞智慧健身中心等文体新地标7个。
资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罗旭东表示,在实施城市更新过程中,下足绣花功夫,精心雕琢每一个更新项目,通过逐步实施小规模、多批次更新项目,不断积累经验和成效,最终走出一条属于传承资中文脉的更新之路。
管活宜居城市“里子”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面子”改好了,如何常态化保持蓬勃生机的“里子”?也是对城市更新行动提出的命题。
“我们建立城市‘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工作制度,健全‘网聚民心.畅通民意’双向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设立城市更新意见收集接访室,根据群众意见定向整治功能配套设施‘小毛病’102处。”发布会上,洪川给出了“答案”。
对于完成改造的小区,则采取“驻小区单位+小区物管+业主委员会+楼栋代表+党员”共管模式,有序推动老旧小区专业化物业管理。“目前全县已经打造了10个围合小区、10个楼栋自治服务管理示范点,推动小区治理向精细化、民主化迈进,有效激发居民共建共治积极性。”洪川表示,将继续探索城市更新全生命周期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可围合小区自治服务管理,引导群众参与后期管护,共建人民城市。
曾经的重龙镇城东社区,小区环境较差、配套设施老化缺失、停车位不足、乱堆乱放等问题突出,导致群众怨言不停、邻里纠纷不断。自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老旧小区建筑屋面、外墙、楼梯、消防设施、绿地植被、燃气供水排水等设备实施全方位改造提升,省级文保单位建春门老城墙“面子升级”,闲置空地变身“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生活环境更美了,群众安全感更足了,外来游客也更多了。”资中县重龙镇城东社区副书记谭敬川感触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