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厂房是中国工业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延续城市文脉、拓展城市文化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在中国城市化和产业升级的双重背景下,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动能换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更新转型背景下,老旧厂房成为盘活存量空间资源、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推动文化发展的有力抓手。工业厂房的盘活改造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种城市更新类型,但改造模式绝非简单的复制粘贴,每个厂房都应利用自身的特性走出属于自己的改造之路。所以越来越多的厂房被改造重建,其重生后的功能、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
今天我们来看几个成功的工业厂房改造案例。
01 老旧厂房,升级为办公空间
良友红坊艺术社区的前身是上世纪60年代武汉肉联厂的配套厂区,厂区内建筑均是具有生产性质的老工业建筑,在厂区的核心区内有一栋内空较高的独栋小楼,位于高大的红砖烟囱和水塔旁,前身是工业厂区的发配电机房。
原有发电机房总高度8m,如教堂般高耸的空间非常震撼。新设计以较少的新的空间体量植入到旧的大空间里去。只在原来靠二层的一侧新建一个柱跨宽的夹层,以保留大厅大部分的竖向空间格局。这个新的植入体不仅没有改变原有空间特征,而且强化了空间特质,并给观看者一个直观的衡量尺度。
白色的体量延伸至钢板书架、柜子和桌子,大厅内再运用少量红色的家具来点缀。功能关系上,高空间的办公大厅和低高度的配套空间,构成了路易斯康所说的被服务与服务空间。设计在材质和色调上刻意做了区分。
在新的钢板和旧的墙体之间刻意保留物理间隙(没有填缝砂浆,没有收边),将钢板材料的挺括和墙体材料的自然剥落形成对比。形成了新老元素的并置,达到把建筑的三维空间加上时间这一维度的目的。这个间隙提醒着新与旧的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
02 老旧厂房,升级为康养中心
场地位于潍坊安丘市唯一的国家3A级景区青龙湖景区内,周边自然条件优越。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项目地块内的5栋现状建筑物,它们的原定功能是科研厂房和办公,建筑的完成状态不一,有些刚完成结构主体,有些楼立面已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