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非标商业:成都REGULAR源野
成都REGULAR源野的前身是一个市政公园的地下空间,以“具有城市影响力的文化生活地标”为定位,以“生活方式”为核心主题,营造一个自然文化秀场,演绎生态人文、贩卖公园理想、畅想别样的生活方式。
项目体量小,只有6500㎡,包含1个超大的公共艺术空间,3个下沉式户外花园,20多个“非标”的主理人品牌,让有限的空间呈现更丰富的多样性。
项目建筑风格上,主打侘寂和极简风,使用清水混凝土搭建,展现高级的接缝和质感,黑白灰的空间要素更加突出品牌本身的展示。整个空间围绕北、西、东三个花园布局,以一个公共空间连接,规划商铺沿公园环形铺开,形成独特社区商业形态。
项目空间形态上,突破标准化商业的“条条框框”,运用清水混凝土,与露天空间保持着原始风貌的水泥承重梁柱呼应。建筑底层为人行空间做出的“骑楼式”的退让,这里形成了“半户外”的建筑形态,创造更多户外消费场景空间。在项目的中央位置的gregarious艺术空间,以美术馆作为设计模板,通过极简主义的几何风空间规划和动线串联起整个商业体。
项目主理人品牌引进上,招商负责人要了解品牌的发展规划,以及双方对项目理解的契合度,品牌是否愿意为REGULAR做一些新尝试、注入新元素。运营人员会重点考虑“邻里”关系,看彼此是否价值观合拍、调性一致;选定店铺后,还会对店铺设计做整体把控来确保品质,店铺元素尽量避免短暂的网红化,而是追求审美的时间性,保证演绎“看似普普通通,但能持续地融入生活,成为日常”的REGULAR理念。最终汇聚了国际精品高端品牌、潮流买手集合店、以及不少的资深“环太古里”品牌。
主理人/策展型商业:COSMO成都
COSMO成都的前身是上普财富中心,以“青年磁场”和“众在参与”的全新定位再度出发,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新的社交场。
项目商业体量约5万㎡,从商场的外立面及外广场开始就已经在向年轻人靠拢,通过对广告位的调整,使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效果更加清爽,立面颜色的调整使建筑外观更加突出。
空间使用上,保留基本架构,但却呈现完全不同的商业布局。传统商业的空间分割如同在白纸上画格子,而COSMO则是擦掉原有的格子、让空间化零为整,这样反向操作带来的结果就是让空间给人无限的自由和想象力,给品牌和内容更加灵活组合的可能。
COSMO独创实验空间INNERCO,由原来超市留下的7000㎡二拖三空间被重新激活,成为COSMO的内核。这种以空间为内容发动机的模式把策展型商业的门槛直线拉高。
主理人品牌引进上,采用大主理人带小主理人的模式,例如1807的主理人和INNERCO的主理人对COSMO的首批品牌产生决定性影响。对小主理人的扶持还包括帮助品牌空间设计,这样也能保证整个项目的设计水平和调性一致。
为匹配主理人品牌和谐相处模式,COSMO放弃常规的“招商、企划、运营”模式以及传统的租赁模式,而转向运营企划,引进寄售、卖货、自营、联名等形式,成为品牌的运营者,甚至孵化者。
文化展示上,融入独特的“在地文化”。这种在地文化并不全是本地文化,而是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主理人把先锋的内容和理念挪用或者嫁接到自己的品牌中,通过各种活动来呈现和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化的手法融合本地文化,形成内涵更丰富、新的在地文化。
市集型商业:上海鸿寿坊
上海鸿寿坊的前身是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西康菜场,聚焦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别具历史风貌的海派里弄空间、创新业态融合和共融共建的社区理念,以“精致烟火气”持续构筑15分钟生活圈新场景。
鸿寿坊总建筑面积约8.8万㎡(含地上与地下),其中里弄商业面积约1.5万㎡,东西两栋精品甲级办公楼3.5+1.3万㎡,地下面积约2.4万㎡。两栋写字楼与里弄商业之间又合围形成一个开放的城市广场公共空间,二层有空中连廊,把食集、高层办公楼和里弄店铺的二层连成一体。
鸿寿坊的沿街区域,定位为“日咖夜酒”形态,引入精品咖啡馆、小酒馆、精致餐饮等符合年轻人喜好的业态,为追求潮流生活的群体提供丰富体验。
鸿寿坊的中间区域,是近5000㎡的双层独栋空间——Foodie Social鸿寿坊食集。食集挑高12米,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为菜场、小型档口、主理人小店及公共空间,二层是面积较大的餐厅,走道两侧的一圈景观座位可从中庭向下俯瞰。既有沿街面又面向内部广场,二层通过连桥与其他二层区域相通,提高可达性。
在1.5万m²的项目空间内,鸿寿坊汇聚了70多个店铺。其中“吃”的业态占比90%。从小吃、特色主理人品牌到品质连锁和商务宴请。围绕所在的长寿路商圈的餐饮特色做“精致烟火气”升级。
思考与总结
从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城市旧改空间改“非标商业“的逻辑:
空间形态突破创新:旧改项目非标空间给予更多创新可能。采用开放式空间布局,以独特的建筑空间设计标新立异,营造强烈和自由的空间体验。
场景营造植入在地文化:在地文化可以被看作是“非标商业”的天赋优势。每个城市和地域都有独特的文化资产和民俗风情,而“非标商业”通过植入在地文化,向消费者展示当地的历史、传统和风土人情,充分发挥自身所长,形成对目标人群的强劲吸引。
业态组合应灵活多变:“固定内容+流动内容”合理搭配与协作。固定内容,即考虑相对稳定的品牌组合,以保证固定经营面积的出租率和租金收益,包括餐饮、零售等。这是持续吸引客流、稳固基本面的前提。流动内容,即考虑利用更多公共空间让灵活多元的“流动内容”持续发生,包括比较常见的品牌快闪,特色IP展,主题市集,以及更加圈层化、小众化的社群活动等。
运营模式标新立异:不拘泥传统运营模式,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变化灵活调整和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商业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