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曾发表:既有建筑工程加固、改造、翻新等设计的认识(第63篇)、既有建筑改造前景广阔,改造既要面子,更要里子(第71篇)、建立“建筑修缮医院”是建筑相关产业链新的增长极(第72篇)、既有建筑外墙涂饰翻新是未来建筑涂料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第77篇)等内容。近来看到很多所谓的“资本市场”人士关于城市更新的论述,我认为是夸夸其谈,在讲故事。城市更新是一个很宏观的城镇房屋建筑市政工程运维的命题,代表今后工程建设从业群体的发展方向。城市更新中既有建筑改造(修缮)从业群体缺的是市场,不是技术,且人工成本将越来越高。
老旧小区改造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将完成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1-2023年,我国实际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数量为16.18万个,比计划改造数量多出0.48万个。
既有建筑改造是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提升城镇品质,增进城镇代谢,提高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空间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国城镇现存建筑约680亿㎡,其中50%以上建成超20年,住宅改造需求占比超60%。目前建筑市场的主场已经转变为存量市场,而存量建筑面临翻新、修缮、维护。
(1)改造的实体对象更多关注安全、功能和效益。
(2)改造市场更关注谁出钱的问题,不能再走过去的垫资老路。
(3)单一提供设计或施工或材料或检测鉴定的方式,市场容量很小,大都希望需要提供交钥匙工程,这就要求几家单位联合体长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4)连片的街道改造项目很多时候民营企业很难接到,很多时候是分包的劳务或材料供应。
(5)不同于新建市场,改造工作的功能需求多样,工作量较为繁琐,涉及公共区域安全的较多,主要为基础设施提升类,功能改善类较少。从业企业议价(溢价)能力较弱,以行业内某些企业多年的沉淀耕耘改造市场的案例业绩看,企业很难做大规模。
(6)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不能单一认为就是解决“穿衣服、戴帽子”的问题,更应该注重实际节约的经济效益,公共建筑中机电设备改造潜力巨大。 (7)既有建筑外立面翻新和防水等修缮实际人工成本较高,整体规模很大,但业务量碎片化。
(8)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相关企业应抓住“自媒体带货”模式,在输出一体化服务、专用材料直卖、设计服务直卖等模式方面推动“小业主”的单个业主需求的改造(修缮)服务。
作为市场各方企业主体,有没有机会,能不能参与既有建筑改造,参与了多少,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如何才能参与其中,我想,主管部门应在相应配套政策措施中积极创造和鼓励民营中小企业参与其中,建立良好的既有建筑改造修缮经营条件,在当前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时候,虽然既有建筑改造修缮的饼很大,但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参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