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进入新周期,抢抓政策升级下的万亿市场!(02)
(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领域
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推进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和综合利用,加快城市燃气、供水、排水、污水、供热等地下管线管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改造,完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七)城市生态系统修复领域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保护修复城市湿地,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推进城市绿环绿廊绿楔绿道建设等。
(八)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领域
开展城市文化遗产资源调查,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加强老旧房屋拆除管理,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和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修缮等。
(一)财政资金支持
1. 支持情况:中央财政通过多种途径支持城市更新。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重点项目。例如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城市更新专项,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更新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支持。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激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项目。
2. 申报流程:项目单位首先需依据当地城市更新规划和相关政策要求,编制项目申报书,明确项目的建设内容、规模、投资预算、实施计划等。随后向当地的发展改革部门或财政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由这些部门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复审。复审通过后,纳入项目库,根据资金安排情况逐步获取财政资金支持。
(二)金融机构贷款支持
1. 支持情况:金融监管总局将研究制定专门的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贷款条件标准,以满足城市更新行动的金融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城市更新项目提供不同类型的贷款产品,如固定资产贷款、项目贷款等。对于一些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城市更新项目,金融机构会给予较大额度的贷款支持。
2. 申报流程:项目单位向金融机构提出贷款申请,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立项批复、企业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金融机构对项目进行尽职调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风险状况、还款能力等。若评估通过,双方签订贷款合同,金融机构按照合同约定发放贷款。在贷款发放后,项目单位需按照合同要求使用贷款资金,并按时还款。
(三)社会资本参与支持
1. 支持情况: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项目。社会资本可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例如在一些城市的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中,引入社会资本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
2. 申报流程:政府部门发布城市更新项目招商公告,明确项目的基本情况、合作方式、资格要求等。社会资本方根据公告要求,准备相关资料进行报名。政府部门对报名的社会资本方进行资格审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社会资本方。然后通过竞争性谈判、招标等方式,确定最终的社会资本合作方。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一)项目合规性
项目是否契合国家和地方的城市更新政策法规,是否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项目的立项、用地、环评等手续是否完备。例如项目用地是否符合土地用途管制规定,是否取得合法的土地使用权。
(二)项目可行性
包括技术可行性,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成熟、可行,能否达成项目目标;经济可行性,项目的投资预算是否合理,是否具备稳定的资金来源,项目的收益是否能够覆盖成本并实现盈利或达到预期的社会效益;运营可行性,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模式是否清晰,是否具备运营管理能力。
(三)项目社会影响
项目是否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是否能够提高居民的居住舒适度。项目是否能够促进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老旧厂区改造为产业园区后,是否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项目是否注重社会公平,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四)项目可持续性
从环境可持续性来看,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是否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经济可持续性来看,项目的收益是否具有长期稳定性,是否能够实现自我造血。从社会可持续性来看,项目是否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是否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万亿市场空间。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城投公司及金融机构的相关人员,需深入领会城市更新的政策内涵,把握更新领域的发展机遇,合理运用资金支持,严格把控项目评审要点,共同推动城市更新项目的顺利实施,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