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180-8628
热点聚焦 > 内容页
时间:2024-06-21 15:48
来源:
城投转型,有了新战场
【导读】
这一进程还在加速。最近,国家发改委、数据局、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发改数据〔2024〕660号)(以下简称《意见》)。

最近,我们推了不少城投公司相关主题的文章。很多读者给我们留言:城投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是不是该彻底退出了?


答案,是,也不是。是,是因为确实要告别过去的模式,城投公司也在寻求转型;不是,是因为新时代城投有了新活可干。比如保障房、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基建。


多年前,小明受邀去一家做智慧城市的公司参访,被其所描绘的数字孪生城市的前景深深震撼。没想到,没过几年雄安等地就在落地了。


如今,这一进程还在加速。最近,国家发改委、数据局、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4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 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发改数据〔2024〕660号)(以下简称《意见》)。


根据《意见》目标,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这对城投公司来说,可是一个充满巨大机会的新蓝海。


01

数字新基建,规模数万亿

其中,很多是城投的战场


城投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城镇化和城市经营的必然产物。城投问题要正视,但不能上帝视角一味批评。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要发展经济,可是手里缺钱。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专门从事城市建设的城市投资公司陆续组建。城投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面对外部冲击,中国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战略,把重心从出口扩张战略转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对海外市场的并购。


而扩大内需和基础设施投资的主要抓手是「城投」。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当时监管层还发文鼓励新增政府融资平台,因为「4万亿」有一大部分是地方政府出钱,出面借钱的就是城投

2008之后,旨在升级和优化大规模基础设施网络的投资,使中国的通讯和轨道交通网络获得提升发展的机会,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变得更加密集,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减弱,电子商务等移动互联网经济活动也蓬勃发展。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如何破局?AI蓬勃发展下,数字化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数字经济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构成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数字中国战略就强调,要夯实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数据基础设施。


其中,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建设。


往下还可以继续细分,以数字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其包括但不仅限于井盖、垃圾桶、灯杆、管网、桥梁、隧道等市政设施智能化改造;建设车路协同车联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智能化灯控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道路监控设备等,建设一批智慧停车基础设施;探索物流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等等。


根据业界初步估算,数据基础设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资约4000亿元,带动未来五年投资规模约2万亿元。


02

数字升级的场景非常丰富

不少城投已有落地的案例


在之前的相关文章中,我们指出,我国发展数字经济,很大的一个优势是,应用场景非常丰富。即便是在领跑落地的企业身上,也是如此。


此次四部委发布的《意见》进一步证实了这点。


首先,建设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深入实施城市云网强基行动,建设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推动综合能源服务与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楼宇等用能场景深度耦合,推进城市智能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城市建筑、道路桥梁、园林绿地、地下管廊、水利水务、燃气热力、环境卫生等公共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运营,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终端。


这里面,很多都是城投城建的地盘,只不过过去的模式比较传统,现在要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以道路桥梁的数字化改造为例。早在去年,交通运输部就发布了关于推进公路数字化转型加快智慧公路建设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7年公路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进展。构建公路设计、施工、养护、运营等“一套模型、一套数据”,基本实现全生命期数字化。到2035年全面实现公路数字化转型,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实体公路和数字孪生公路两个体系,为构建现代化公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支撑。初步估计,公路数字经济产业达到万亿级别。


再比如水利水务。根据济南时报报道,位于济南东部的旅游路水厂,日供水规模达20万立方米,但是各流程处理车间却空无一人,仅水厂中控室有4位工作人员,因为水厂已经智能化了。同样由济南城投集团去年建设完成、位于起步区的大桥水厂,因为智能化程度更高,运行仅需2个人。


像成都兴城投资集团、上海城投、深投控等,在智慧城市建设上,都已经有落地的案例……


其次,丰富普惠数字公共服务。也就是让数字化、智能化,真正服务广大群众,让大家生活更便捷。《意见》里提到的“加强数字化赋能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建设”“推进适老助残无障碍设施与公共服务数字化改造”等内容,都是城投公司的分内之事。


以保障性住房为例,按照计划,“十四五”期间全国计划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其中,2021、2022年全国分别筹建94、236万套,2023年筹建204万套。目前来看,2024-2025年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筹建计划还剩余336万套。去年以来,各地在新建之外,还陆续通过城中村改造、收购存量房等方式筹集保障房。5月17日,中央打响发令枪之后,通过以旧换新筹集保障房迅速在各地铺开。


保障房,无论是销售还是出租,都是个微利的生意。旧房收过来之后,无论改造、销售,还是出租运营,都要控成本、提效率。这没有数字化的赋能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房屋数量在短期内大规模增加后,尤其如此。


最后,推动数字化协同发展。推动城市群数字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推动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布局……推动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开展共建数字产业园区……统筹推进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协同建设……


这里面,还涉及城投跨区域的发展与合作,就不展开说了。


03

数字基建运营的空间更大

领跑的城投已经展开争夺


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达数万亿。跟传统基建不同的是,数字基建建成之后的持续运营阶段,想象空间更大。


经常阅读我们文章的读者应该已经知道,对!那就是数据资产入表。


数据资产入表,是指将数据确认为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一项,在财务报表中体现其真实价值与业务贡献。


去年8月财政部印发的《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于今年1月1日正式施行后,数据资产入表的案例不断涌现,大有火山喷发之势。从多个维度来看,都已经比较丰富:


1.从地域层面看,已经遍地开花,全国东西南北中,都已有数据资产入表案例落地;


2.数据来源很丰富:有集装箱码头生产操作系统数据,有企业用水数据,有公交数据,有智慧停车应用场景数据……还有供热燃气数据、高速公路数据、公司信贷产品数据、社会治理数据、虚假贸易识别服务数据、企业风险管理数据等等;


3.从数据资产入表的案例数量看,据粗略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数十家城投或其下属企业实现数据资产入表。


还出现通过公共数据资产入股的案例。


不难看出,这些领域还大有潜力可挖,而可挖掘的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化的水平。


这不,暂时还未实施数据资产入表的城投,也大都在摩拳擦掌,或在紧张筹备中或在瞄准未来跑马圈地。因为,市场实在太大了!


早在「中国城市数字经济论坛·2022」上,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就在演讲中提到,目前数据作为资产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


「我们大胆估算一下,国家社会面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1500-1700万亿元,如果数据资产入表,可能再创造100万亿元新增资产规模,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创新活力将被无限放大。


此次,《意见》指出,加快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建设,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并明确,创新运营运维模式。加快建立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机制,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智库和金融机构等组建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统筹推进城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逐步形成各类数字资源统一编目、配置、运维闭环。


这也印证了我们此前的观点,虽然数据资产入表已经蔚为壮观,但国企平台公司数据资源、资产入表的大幕才刚刚拉开一角,未来会更加波澜壮阔。


当然,城投公司要参与其中,需要实力。最基本的是,企业自身要加速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总不能干数字基建,自身的数字基建却不行吧。唯有积极用数字化技术武装自己,才能抓住这波机会,迎头赶上。


返回【热点聚焦】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