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180-8628
热点聚焦 > 内容页
时间:2024-07-25 13:30
来源:
重庆: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区的传承与延续
【导读】
城市是个生命体,它会不断地生长、更新。城市更新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建筑和空间寿命的延续、再生和迭代的需要。

城市是个生命体,它会不断地生长、更新。城市更新不仅是生活的需要,也是建筑和空间寿命的延续、再生和迭代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到2019年末,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0%,进入到城镇化的下半场。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率达到60%以后,正是城市问题集中爆发的时期,城市更新或旧城复兴行动便成为解决城市发展的瓶颈的必经之路!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庆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文化现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对承载城市记忆的传统风貌区、历史文化遗产等空间进行保护利用、活化传承,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议题。

重庆以“风貌传承与资源活化”为导向,优化配套设施,注重文化传承,完善功能业态,通过各要素对历史文化区进行整体性的更新完善。

基于年度重庆城市更新专项研究,中指院研究组就重庆历史文化区类城市更新典型项目及参与主体进行了梳理。本文希望透过重庆开埠遗址公园、山城巷传统风貌区、磁器口片区更新项目、金刚碑四个案例项目,为正在参与及有意布局历史文化区更新赛道的企业,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样本。

重庆历史文化区更新要素

01山城巷传统风貌区

更新背景

山城巷位于渝中半岛中南部,占地面积约2.38公顷,保存了重庆从古代到近代各历史时期的发展印迹,是山城院街多元生活场景的见证。然而山城巷长期处于闲置废弃状态,有很多危房,片区管网老化,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安全隐患突出,让珍贵的历史文化风貌蒙上灰尘,急需通过城市更新让这块土地焕发新生。

更新内容

整饬崖壁城墙外部环境,显现山城巷陡崖山形和古城墙遗址。

对街区既有建筑采取保护修缮、风貌修复、风貌改造和立面整治4种措施进行修复。

将衰败萧条的居住街坊转化为充满活力和城市记忆的文旅街区。

更新模式

渝中区平台公司通过招标方式引入重庆永宏智造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改造、招商运营,其中建设期2年、运营期15年,到期无偿移交政府。项目改造总投资约9500万元,改造后通过租金收益与商家营收抽成来实现盈利。据测算,约十年后可实现投资回报平衡及可持续运营。

更新启示

1)以“微更新”找回城市记忆,保留山城烟火

采取保护修缮、风貌修复、风貌改造和立面整治等措施进行改造。

尊重现有巷道肌理与风貌,法国教堂、海派建筑、传统民居等风格多样的建筑得以妥善保护,横街纵巷的道路结构和上坡下坎的街巷空间被完整保留。

保留部分原住民,让营业30多年的火锅店和杂货铺在这里持续经营,把山城巷承载的内容植入城市记忆。

2)多方参与,由静态转为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

邀请居民代表、政府部门、设计师以及市场经营者一起参与到改造方案中,共同谋划山城巷的未来。

将改造实施变为一个长期动态的生长过程,每一个相关利益主体都可以决定自己的去留和发展方向。

举办废墟摄影展,邀请知名摄影师从废墟中发现美和有价值的记忆片段,并作为改造保留与否的判断依据。

举办“寻找城市微更新者”活动,邀请多位新锐设计师对山城巷多处建筑或景观进行改造,同时寻找不同类型的创意与生活方式品牌,并与新锐设计师一一匹配,使得山城巷的微更新拓展出更多可能性。

3)深度运营,新视野与老文脉有机融合

参与深度运营,做内容和文化输出,延续最真实的人间烟火。

在商业设计上,以文化内涵和消费体验为主导,选择富有特色、时尚精致的文创店、餐饮店、展览空间,传统与新兴业态在这里融合共生。

在运营上,举办山城坝坝宴、《母城故事》影像节、诗意的虫洞雕塑展、荒野花园灯光秀、“天灯风物”盛会等活动,营造有仪式感的文化输出、有温度的场景体验,将新视野与老文脉有机融合。

4)沉浸式特色服务,焕活文化印记

引入专业的物业服务企业重庆融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为山城巷提供现代化的物业管理服务。

针对山城巷的特点,融汇物业打造沉浸式的特色服务,为游客带来舒适的出行体验,为商家提全方位后勤保障服务。

与合作方、商户、政府保持良好沟通,及时了解服务需求,全方位解决各方诉求。

对员工服装、礼仪等进行要求,匹配山城巷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各类活动及节假日中做好全面物业管理服务,在保留传统重庆文化印记的同时,使老城区焕发新生机。

02磁器口片区更新项目

更新背景

磁器口浓缩了传统巴渝人居的千姿百态,是重庆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城市建设与景区发展逐步交融,出现了人车交通混杂、新老风貌失调、功能业态单一、景区严重过载等一系列问题。2019年,随着《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市委市政府对磁器口片区提出扩容提质、整体打造优质资源的要求。

更新内容

历史文化保护、公共空间提升、特色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完善等。

已完成256栋老旧建筑的整治,7万平方米地面景观的改造,建成磁器口后街、重庆1949大剧院等特色项目。

更新模式

通过政府主导统筹、规划设计全程参与、多主体分块实施运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同。

政府层面,建立磁器口提档升级指挥部,搭建各项工程的统筹平台,负责主要公共空间及古镇核心区域的品质提升。

市场层面,对分布于古镇周边的项目展开更新实施工作,比如由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主导后街项目,陕西旅游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导金碧正街项目。

在更新过程中,政府平台针对公共类项目进行投资,构建城市更新的“骨架”,以此为基础,通过多主体分块实施运营,逐步完善“机体”功能,形成“政府+市场”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更新运营机制。

磁器口片区“政府+市场”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长效更新运营机制

更新启示

1)规划设计统筹,全程跟踪更新建设

以城市体检整体梳理片区问题,深刻把握“保护和发展割裂,城区和景区割裂”的问题根源,提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注重城区与景区互动融合”的更新策略。

以《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磁器口片区整体提升规划方案》为引领,相继组织开展《磁器口磁童路主题功能策划暨概念方案设计》等多个子项目。

2)厚植文化基因,提升场所人文内涵

通过系统性梳理、整体性保护、创造性传承三大策略,彰显多元文化基因特质,打造最红岩、最巴渝、最文艺、最创意、最国际5个主题文化功能区,并策划文化体验类项目,增强场所人文内涵。

系统梳理片区文化脉络和历史人文资源,按照“三层七类”标准,整理片区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历史文化保护的一张底图。

严格落实整体性保护原则,保护“一江、两溪、三山、四岸”的山水格局,保护14条历史街巷形成的“鱼骨状”街巷格局,延续片区历史层积的特征,塑造多元拼贴、各美其美的建筑风格。

3)展开渐进式有机更新,带动片区综合发展

以“分类型、抓要素、塑节点”的微更新方法体系为指引,保护原生街巷格局,彰显传统巴渝风貌。

以菜单式微更新为手法,改造门窗、店招等外部空间,在核心保护区中不拆一栋民房,修缮传统风貌。

保留部分原住民,让营业30多年的火锅店和杂货铺在这里持续经营,把山城巷承载的内容植入城市记忆。

以协调防洪堤坝建设与古镇风貌保护为原则,制定弹性措施,加强沿江古镇防洪安全。

03重庆开埠遗址公园

更新背景

项目立足南滨八公里人文岸线中心节点,见证百年开埠历史。在“主题突出、馆园协调、风格独特”的原则下,依托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建筑遗址,结合当代艺术进行空间更新,并探索引入沉浸式体验方式,开发研学体系、文创体验空间,打造集陈列馆、公园、人文交流体验平台等于一体,可供市民游客游、赏、玩的现代人文智慧公园。

更新内容


突出现存开埠时期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布局开埠历史陈列馆、艺术空间展示、相关配套等产业功能,做好公共服务和环境品质提升。

修复立德乐洋行旧址群等8处文物保护建筑、2处优秀历史建筑,新复建 建筑7栋。

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时尚审美的公园及街区,恢复人行步道、辅助电梯通道,设置公园互动装置、打卡造景、临崖秀场等。

更新模式

项目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重庆市地产集团下属公司重庆渝地远见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作为业主方、投资方、运营方。企业更新为主,自持运营平衡投入;财政支持为辅,一次性补助公益部分。

更新启示

1)坚持修旧如旧,延续历史场景

立足于保护文物建筑,坚持“修旧如旧”的修缮理念,制定“一栋一策”修缮方案,开展精细化修缮施工,保留原有建筑特色。

邀请诸多老工艺匠人,采用传统工艺,对百处建筑细节进行精细化修复,还原龙纹卷草绿釉砖雕,修复冰裂纹鎏金窗棂、灰塑白菜、外立面漆色等,重现建筑原貌。

呈现出以文物及历史建筑为中心,四组山林掩映的建筑簇群,配以历史庭院和城市阳台,延续历史场景,留住城市记忆。

2)顺应自然生态,还原山水本色

对项目地块进行了三维全地形建模,对坡、坎、崖和山林进行整体修复治理,留历史庭院场坝、堡坎,提升利用防空洞,复绿建筑废墟,修复硬质边坡,丰富四季林相。

依势布局多维立体交通设施, 恢复“山城步道”,增设垂直电梯,实现从江岸至山顶的步行体系无缝连接。

3)优化服务供给,增强城市功能

秉持“山水人文的看台、爱国教育的讲台、国际交流的舞台、开放合作的平台”的愿景,顺应原始地形地貌,合理划分功能分区,由滨江至山顶分为三大组团,即陈列馆组团、半山江景组团、亚细亚组团。

其陈列馆组团重点打造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以重庆开埠历史为脉络,通过丰富互动的现代展陈再现城市记忆。

半山江景组团与亚细 亚组团立足城市功能配套提升,汇聚精品艺术酒店、多功能演艺中心、精致特色餐饮、文化艺术沙龙等 复合业态,为市民、游客提供高品质的配套服务。

4)传承城市文化,提升人文品质

以陈列馆藏品和公园 IP 形象为基础,开发文创品牌“开物”,现已开发创意生活、箱包服饰、文创办公、节日好礼等四大类文创产品。未来还将持续开发更多品类,将重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时尚创意设计,形成有颜有趣的城市文化名片。

与此同时,项目开设“城市 WE TALK”主题沙龙、面 向不同群体的研学课程等系列活动,回顾城市历史故事,展望城市发展图景。

04金刚碑

更新背景

金刚碑坐落于缙云山下嘉陵江畔,有着360余年历史,被称为“古渝州最偏远的村落”,这里山峦拱翠、古树参天、水流潺潺,保有显著的村庄肌理。历史上金刚碑曾经商业繁荣,抗战期间更是重庆的“文化热城”。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深度开发本土旅游资源,北碚区启动金刚碑保护和修缮工作,在金刚碑打造集保护和文化复兴、生态旅游等于一体的金刚碑历史文化街区。

更新内容

保护历史环境要素,保护堡坎、陡坡和溪流河滩、古树名木、景观树等历史环境要素。

保护传统街巷体系,保护老街“人”字形的主街及其支巷共同构成的树枝状传统街巷体系。

丰富旅游消费业态,开发旅游配套产品,聚集文创文化企业,丰富旅游消费体验业态。

更新模式

北碚区人民政府引入重庆金刚碑温塘聚落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设计、改造、招商运营,其中建设期3年,运营期30年,到期无偿移交给政府。项目通过租金收益与商家营收抽成来实现盈利。

更新启示

1)以自然山水为主,保护百年古树

金刚碑六十三棵百年古树长年收到虫蚁所扰,或生长于挡墙堡坎间,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

秉承“山水为主、营造者为客”的理念,将救治古树作为团队首要工作,通过清腐杀虫、植筋复壮等专业措施,让百年古树得以持续生长。

2)新旧结合还原建筑本貌,形成独特风格

将传统工艺与新型材料相结合进行修缮,还原建筑本貌,保证古建筑群的完整性、美观性和实用性。

统一本底乡土气质与原本对立的时尚元素形成土酷风,不刻意做旧,让光影在粗粝和精致的材质交错中碰撞,从而产生极具视觉冲击的审美张力,构建不可复制的建筑风格。

3)营造多元消费场景

围绕文创产品、文化体验、艺术活动、餐饮娱乐等业态,打造深度体验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形成多元化的度假产品体系。

根据古村落实际地形与原建筑物结合修建特色民宿以及温泉,曾经的国立国术专科学校、滑翔机修造所、正中书局等建筑已成为了可以休闲度假的民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源泉。重庆是一座文化包容性强且极具人文特色的现代大都市,在其3000多年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文化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和符号意义的文化元素包括: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六种形态。

通过对历史文化区的有机更新,将传承历史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在此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实践经验及案例,值得深度解析、提炼经验,共取他人之石,共谋更新之计。
返回【热点聚焦】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