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180-8628
热点聚焦 > 内容页
时间:2024-09-06 13:46
来源:
社区微更新:不仅是空间的改造,更是城市精神的重建
【导读】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亦是连接、融合人与人的纽带,也是人们思想触角交汇与碰撞的生活空间。当下,在工作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上,我们拥有了更多可能性,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新的改变。
社区,是构成城市的基本单元,亦是连接、融合人与人的纽带,也是人们思想触角交汇与碰撞的生活空间。当下,在工作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上,我们拥有了更多可能性,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新的改变。如今,更多人开始思考和介入,如何构建一个更具弹性、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社区组织方式。在旧的社区形态中,通过轻改造的手法,植入贴近当下的生活细节,打造理想的当代社区。

当社区成为邀请人们交流、分享、互助、自省和创新的主力场所,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也将在此生发。如何在保留原有的文化和社区居民习惯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归属感,这也是社区居民最期待的其中一点。作为城市微更新重要的一环,社区微更新不仅是空间的改造,更是城市精神的重建!然而至今为止,不少老旧社区仍存在这些问题:

配套设备缺失老旧部分社区的建筑功能结构老旧,并存在设备老化、管线外露等诸多问题。社区公共空间缺少大部分的老旧社区在修建时只为保证居民居住,并没有考虑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交流空间。道路狭窄,停车困难在以前,人们以走路或骑车出行居多,所以老旧小区的道路会设计得比较狭窄,甚至还有一些违章停靠的车辆,让道路更加拥挤。建筑立面杂乱脱落经过多年的洗礼后,昔日的建筑外墙已经变得破损不已,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


老旧社区作为城市组成的基本单位之一,也是和居民联系最紧密的场所,如果整体拆除,势必会对居民生活及城市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采用“城市针灸”这样的方法进行社区微更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未来社区的理想模式:空间紧凑的、邻里可互助的、多功能混合的、适宜步行消费的生活社区。居住空间与消费、出行有着相适宜的分区;能将自然环境与人造社区结合成一个可持续的整体的功能化和艺术化的走廊。——张鸿雁教授《城市文化资本论》那究竟要如何“下手”呢?不妨看看下面几个案例:


01上海·愚园路历史街区社区微更新典范之作


一条愚园路,半部近代史。历史街区是上海的文化标志,作为中心城区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愚园路通过更换陈旧的公共设施、重塑街区景观结构,完成了社区微更新,被称为“螺丝壳里做道场”式的更新典范。经过统一规划和精细化的微更新,如今的愚园路,独特的人文历史特色与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存,不仅街道颜值焕然一新,而且还融合了艺术、设计、人文、娱乐等多重主题,为居民提供了邻里交往的公共生活空间,激发了街区和城市的活力


坐拥108栋西式老洋房、60栋优秀历史建筑与不可移动文物,愚园路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底蕴。既要保持这条百年马路的文化价值,又要填充新的内容与业态,让街道更适应当下的发展节奏,秉承这样的更新基调,愚园路开启了改头换面的调整之路沿街路面、建筑立面精细化改造提升,街道铺设黑色柏油,隐蔽杂乱的电线,同时拓宽公共空间,令街道更加整洁,同时也提升了颜值,令人们走在愚园路变成一种愉悦的幸福感。


02上海·民生码头水岸


上海最新的城市水岸地标上海民生码头水岸改造及贯通项目的主体工程为民生码头水岸景观及贯通,东侧连接洋泾港步行桥,西侧贯通民生轮渡站区域,并连接新华滨江绿地。基于城市设计的整体性和延续性,设计师通过低线漫步道,中线跑步道,高线骑行道“三线贯通”的设计手法,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慢行空间及游赏体验。


呼应“艺术+日常+事件”主题,设计伊始就采用“新旧景观共生”的策略,在保留原有产业遗存空间特质的前提下,置入新的活动空间。多种活动空间的叠加,使整体流线的规划组织可以适应日常及庆典两种不同活动的空间需求。在环保生态的前提之下,这里将成为未来上海黄浦江东岸最具特色的都市休闲型水岸空间。同区位改造前后对比民生码头水岸成为已成为上海最新的城市水岸地标。一个极具公共性与历史感的滨水空间,也成为一座自带流量和充满活力的景观基础设施。


03北京·亚运村街道社区办事处改造从废旧展厅到最绚街角


改造前后对比如何以微更新、点激活的方式来唤醒整个街区?如何让街角承载更多的活力?经过反复规划与多轮的艰苦谈判,最终决定将这里改造成亚运村街道社区办事处,塑造服务于民的冬奥之家,塑造北京最美网红社区办事处,以桥头堡的位置昭示着亚运村街道勇于蜕变的坚定信心。


让老展厅变废为宝,以低造价、轻介入、易施工的方式实现街角的华丽转身,不再是传统的、门脸房式的、窗口大厅的街道办事处,而是让老百姓能走进来、看得见、乐参与的新时代社区生活中心。设计使用透明亚克力,不透明亚克力,透明阳光板,不透明阳光板,4种材料组合制造了5种砖块,形成像冰雪一样晶莹剔透的外立面,一层是开放的大厅,透明的圆曲玻璃将室内外融合在一起。2022的0对应着街角,也形成了0舞台,社区居民可以在此议事、宣讲、也可以表演节目。


04北京·职工食堂变身艺术社区


木木艺术社区改造项目改造前后对比项目场地位于北京隆福寺街钱粮胡同,依傍于景山、北海、中国美术馆、人艺剧场等城市地标,本次项目的选址建筑原为隆福寺职工食堂,结构简单,内部空间开敞,很适合进行美术馆项目改造,设计以‘将现代元素融入胡同历史城区’为出发点,尝试了兼具本土性和试验性的改造设计。建筑立面采用镀锌钢板呈现出皱褶的肌,整体空间分为四个部分:展览空间、提供休憩和临时活动功能的屋顶露台、一层的咖啡商店和地下一层的Live House。


设计希望通过展览动线使观众切换心情,以达到更好的艺术体验。观众购票后将首先经过通道来到地下一层——这个区域是原建筑的人防区域,窄小低狭的走廊与天花,保留了原有粗糙混凝土的墙面,低迷的空间光线与温度,七个大小相近互相连通的房间带给人迷宫般的体验,走过之后将突然出现通往一楼展厅的楼梯,两个连续但截然不同的环境体验营造了一种错觉,空间定位的迷失使观众暂时忘却外部生活中的浮躁,重获平静心态观看展览。经过一层展厅来到二层、三层,空间逐步变大,天花高度也逐步变高,自然采光和外界景象也随之展现。


同时,美术馆西侧的展厅和楼梯间墙壁上新开的小窗和露台,也在观众的艺术体验过程中穿插了老城区胡同生活氛围,这样富于变化而完整的体验使得木木艺术社区变得更具特点。


05西安·建国门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


未来者城市移动展厅未来者城市移动展厅,位于西安西安建国门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未来者」环绕着一棵老树展开建造,从设计那一刻起,就深深地打上了在地性的烙印。设计希望在形态上成为极具反差性的「闯入者」,打破周边略显单一的面貌。为老城注入活力,于是以两个太空舱体漂浮在半空,呈现出一种漫步太空的既视感。


「未来者」的设计理念,通过独特的形态以及富有未来性的表达,背后是对建筑的古典性、对称性、当代性和未来性的推敲。同时希望将极具未来,极具自然,极具公共性与城市发生有机的结合。「未来者」建筑内部由水泥板钢结构打造,外部采用GRC(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筑成。六根细长的柱子撑起主体建筑,旋转的螺旋桨装置正对建国门。西安老城区具有生活痕迹的建筑肌理,让未来者·城市更新试验场得以展现特有的空间品质,老人、青年、小孩都被此处所吸引,并陆续吸引了大批旅人来此驻足体验,为西安这片著名的老城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吸引力。


06武汉·良友红坊ADC艺术设计中心


工业废弃用地的改造武汉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的前身是20世纪60年代的老厂房,20世纪90年代又被作为建材市场使用。城市化的进程使得这个位于汉口三环线内的厂区逐步被边缘化:杂草丛生、建筑破旧、排水不畅等问题困扰着这个原来的城市“棕地”。项目建成后,红坊的甲方不断从上海搬运来更多的室外艺术作品,慢慢将整个园区填满。


这种充分发掘场地特性,对场地有限度的更新改造,对旧有材料的适当重复利用,其实是针对原有场地特质的“场所精神再造”,距离感与亲切感同在。这也为老工业遗产的更新改造提供了一条更适合的道路。


07重庆·印制一厂山鬼精品酒店


酒店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枇杷山印制一厂,两幢主体建筑顺应地势,高低有序地坐落于坡地之上,直面壮美长江,俯瞰两座大桥之间的绿洲。因场地中带有历史感的工业建筑与开阔的江景,该设计结合影视文创以及周边既有婚纱摄影业态,升级打造为“爱情”这一主题的艺术美学空间。


新娘嫁衣舞动的裙摆是美妙的经典场景。如果我们把老楼喻成是待嫁的新娘,设计师的任务是为之设计一件合宜的嫁衣,轻盈而柔软地连接起两幢老建筑。老厂房的更新设计新旧并存。新建的部分与粗粒的老墙面或裸露的水泥梁柱相互对比烘托着。使人们身处酒店,既能感知改造后的当代美学,也能回忆起老厂房作为工业遗存的历史美学。

返回【热点聚焦】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