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400-180-8628
热点聚焦 > 内容页
时间:2025-05-19 13:55
来源:
2025年,中国城市更新有哪些新趋势?
【导读】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城市更新正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举措。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历史建筑活化,从基础设施升级到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更新不断重塑着城市的面貌与肌理。它不仅关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更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25年,中国城市更新有哪些新趋势?

       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城市更新正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举措。从老旧小区改造到历史建筑活化,从基础设施升级到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更新不断重塑着城市的面貌与肌理。它不仅关乎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更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更新的内涵与模式也在持续迭代。那么,2025 年,城市更新有哪些新趋势呢?

        2025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高瞻远瞩,明确将城市更新列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这一决策意味着城市更新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升级、历史文化保护等系统性工程,不仅能显著改善城市面貌与居民居住品质,还能有力拉动投资与消费,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在财政金融支持层面,中央财政展现出坚定决心,将优先支持城市更新重点项目。据专业预测,未来五年城市更新投资需求高达4万亿元。除中央财政外,地方政府专项债积极发力,全国城市更新基金总规模已超4550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模式也愈发成熟。




       随着房地产市场环境变化,传统房企逐渐退潮,具备资产管理能力的国企、科技公司等成为参与城市更新的主力。以重庆红育坡片区为例,项目团队巧妙挖掘停车场、农贸市场等盈利点,打造“造血式运营”模式,不仅实现了区域功能的焕新升级,还通过持续的经营收益保障项目长期运转,为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居民自主更新也成为城市更新的一大亮点。多地积极探索“居民出资+代建”模式,激发居民的主动性与创造力。这种模式充分尊重居民意愿,让居民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增强了居民对城市更新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特聘专家董煜指出,推动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良性模式。多方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城市更新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北京首钢园区通过“新旧织补”的方式,将原有的工业建筑和设施改造为现代功能空间,既保留了工业遗存的历史风貌,又赋予其新的功能和活力,曾经铁水奔流的高炉换了种方式延续热度,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接踵而至,钢铁构筑物摇身一变成为酷炫的文旅空间,“工业锈带”向着“城市秀场”华丽转变,通过冬奥会、服贸会、科幻大会等IP提升影响力,通过“科技+文化”打造科幻产业生态,吸引130多家科技企业入驻,2024年游客量超20万人次

北京首钢园(冬奥园区)

 

       智慧化改造正成为城市升级的重要路径,多地积极推广“城市生命线”监测系统与海绵城市技术,全面提升基础设施韧性。例如,天津柳林街区试点打造“绿色生态城区”,将光伏建筑与低碳社区有机融合,在屋顶铺设光伏板实现清洁能源自给,同时通过透水路面、雨水花园等设计优化水资源管理,既提升了街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也为居民打造了低碳宜居的生活空间。

       城市更新正以鲜明的民生导向,着力补齐城市发展短板、完善社区功能,切实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在老旧小区改造领域,攻坚行动持续推进,2025年将全面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完整社区建设同样聚焦民生需求,致力于打造全龄友好型社区。全国范围内,新增上千个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贴心服务大力建设儿童友好空间,涵盖儿童游乐、学习等功能区域,满足孩子们的成长需求,推动“一老一幼”服务实现全覆盖,让社区成为承载幸福的温暖港湾。

       住建部相关负责人强调“先体检、后更新”的理念,通过城市体检,像给城市做全面 “健康诊断” 一样,精准定位民生领域的短板与不足。从基础设施老化到公共服务缺失,从空间布局不合理到生态环境问题,城市体检为城市更新提供清晰的“问题清单”,确保改造工作有的放矢,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让城市更新成果切实惠及所有居民。

        在城市更新浪潮中,文化传承成为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2024 年,全国对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成绩斐然,多达 1800 多处历史建筑重焕生机。广州文冲东改造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精心保留了宗祠、麻石巷等承载着城市记忆的“乡愁”元素,还将传统风貌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岭南文化底蕴,带动周边文旅消费。

       消费场景创新方面,各地不断探索新模式。北京亮马河文化经济带注入国际范、文艺味、烟火气、夜经济,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滨河公园休闲空间和沉浸式水岸体验空间。近两年来,周边吸引超过400家品牌入驻,年沿岸商业收入达40亿元,成为北京国际旅游消费及商文旅体健产业融合发展的“金名片”。2025年,亮马河二期将与沿线商业空间联动。打造多样文化聚场与水岸生活方式秀场。

        相关专家强调,城市更新应“兼顾经济与社会效益”,通过打造文化IP 提升空间价值。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不仅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还能为城市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文化传承与文旅消费的双赢。

        2025年的城市更新,正以多元且创新的姿态重塑城市发展格局。从政策支持到模式创新,从科技融合到民生保障,从文化传承到文旅赋能,每一个维度都彰显着城市更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展望未来,城市更新将继续深耕细作,在探索中不断突破,书写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返回【热点聚焦】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