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和创意空间建设实践的蓬勃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逐渐从自发聚集的文化创意场所或文化创意园区(以下简称“文创园区”)向多元融合的文化创意城区(以下简称“文创城区”)演进,如北京798艺术区、伦敦南岸艺术区等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活力提升。有学者提出“城市的竞争将从经济竞争迈向文化竞争”,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领域,必将依托具有城市属性的文创城区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因此,探寻新时代文创城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路径,是破解传统文创园区同质化竞争、动力不足等发展困境的钥匙。
当前,正值成都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文创名城的起步阶段,提炼成都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的规划建设经验、开展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文创城区规划研究和探索具有科学性与前瞻性的文创城区规划路径,对推动文创城区高水平规划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园城市理念下文创城区规划策略
1.1 公园城市理念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天府新区考察时首次提出建设公园城市。2022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特大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打造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公园城市”的总体要求。公园城市作为城市生态文明发展的新范式,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关系,引领城市发展逻辑、营城模式、空间布局、发展方式的变革,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新图景。当前,文创产业区正处在从“一元聚集的文创园区”向“多元融合的文创城区”迭代的时期,这种由“园区”向“城区”的变化是文创产业人本化、生态化、多元化、数字化、场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故而,探索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文创城区规划路径,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要求,内化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建设内涵,将人—城—产的发展逻辑、场景营造的营城模式、内涵提升的发展方式等公园城市规划理念应用到文创城区规划之中,以此驱动文创城区更加智慧、更可持续的发展。
1.2 技术思路
传统文创园区依托老旧厂房或郊区小镇形成的功能单一的产业空间,在公园城市理念指引下必将转型为宜居宜业宜游、城绿交融的城区空间。文创城区规划重点关注生态环境、发展动力、营城模式、现代治理等方面的内容,积极营造“一个城市的预期就是整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的美好生活场景。具体包括以下措施:①推动营城观念从生态保护、环境提升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转变。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实现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互促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低碳文创城区。②推动营城动力从产业园区驱动向城市功能引领转变。在文化与数字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着力引导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构建以数字为核心的现代化文创产业体系,深度连接文创片区与城市,打造以城市功能为引领的文化高地和文化品牌彰显的文创新城。③推动营城模式从产业化空间打造向景区化家园营造转变。公园城市文创城区建设要以满足人群需求为导向,考虑居民的文化美学感知,营建文创特色空间场景,塑造景区化的城市意象,彰显文化价值与人文关怀,增进公园城市的民生福祉。④推动城市治理从空间管理向智慧治理转变。坚持以数字技术为抓手,创新城市运营模式,建设覆盖全域、实时响应的“城市大脑”,实现信息联通化、决策科学化、管理精细化,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3 规划策略
1.3.1 坚持生态优先,筑牢公园本底
筑牢自然基底、提高生态服务质量是建设可持续文创城区的必然要求。文创城区的规划设计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结构完整、功能优化的自然空间格局;应守护自然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和连续性,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打造公园城市“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应遵循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保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境异质性。通过这些手段激发文化艺术创作,促进自然与文化相融相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3.2 强化功能引领,激发产业动能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坚实的文化支撑是城市发展的内核力量。文创城区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全面挖掘地域文化,从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等领域提取文化基因,塑造城市特色文化品牌;其次要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深化产业建圈强链,差异化布局区域产业,强化高能级产业平台建设;最后需促进文化交流,营造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宽松环境,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带动城市文化品牌向外传播,释放文化价值潜力。
1.3.3 服务人的需求,创新艺术表达
创意氛围是城市创新能力、文化底蕴、精神内涵的外在呈现,浓厚的创意氛围是新灵感与新思想产生的土壤。城市不仅是市民生活的物质空间,还是文创人群的精神场所、创意氛围的表达场域。文创城区的规划设计应遵循美学原则,塑造城市景观风貌,按照“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的战略要求,充分展现文创活力,彰显艺术魅力,形成与城市空间相融的文化氛围,最终以诗意栖居的自然生活吸引艺术类人群,激发城市的创新潜能。
1.3.4 强化数字赋能,增强治理效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发展,城市治理呈现从数字化到智慧化的发展趋势。智慧治理以数字化转型为导向,引领治理理念创新、治理模式革新,是提升城市管理质量、实现高效精细治理的必由之路。文创城区的规划应构建智慧化治理图景,建设基层治理、交通市政管理、应急管理等智慧服务场景,全面满足多元主体的社会利益诉求,为文创城区的高效运行和繁荣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规划策略
2.1 基本概况
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位于成都市域南端,距双流国际机场30 km、天府国际机场35 km,规划面积为61 km2。区域以浅丘台地地貌为主,拥有“两山、五丘、一水、一林、八分田”的良好生态本底,具有山绵水延、林盘遍布的生态特质。成都将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作为重要的文创载体,自2019年启动规划建设以来,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文创表达。
2.2 总体思路
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是成都百里中轴收官之段的门户,是宣扬多彩天府文化的窗口,也是成都打造全球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功能承载地,因此规划提出打造“天府文化客厅、蜀韵公园新城”的总体目标和建设“‘一带一路’文化对外交往新门户、全国数字创意策源地、西部视听智造增长极、公园城市文创家园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规划坚持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聚焦文创人群的需求、文创产业的趋势和文创空间的特性,按照“生态优先、自然和谐,以人为本、文化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彰显特色,艺术表达、场景营城”原则,打造以网络视听为主导的数字创意谷、以文博旅游为特色的全域旅游区和以景区形态为特质的蜀韵公园城。在规划思路方面,通过对标国内外先发地区的建设实践,结合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的建设现状,按照“观念之变、动力之变、营城之变、治理之变”理念,从生态环境、发展动力、营城模式、现代治理等方面着手,提出建设绿色文创城、高阶文创城、蜀韵文创城和数字文创城的规划举措。
2.3 规划策略
2.3.1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文创城
(1)坚持保护优先,构建生态格局
坚持保障好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等底线,以系统思维处理好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的关系,促进安全底线哺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自然资源保护、生境功能保障、灾害风险防治等多重维度内容,遵循“多保护、少干扰、近自然”理念,以水为脉,以丘为底,构建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一核两心、一廊两带”的生态空间格局①,实现推窗见田、出门见绿。
(2)遵循生物习性,构建水、林、田生境体系
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生态演替规律,在构建以生境核心—生境斑块—生境连接结构为核心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构建水、林、田等复合的生境系统。一是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维持赤水河等水系现有的蜿蜒岸线形态,优化水系断面形式,丰富滨水植物种群,提高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打造鱼翔浅底的水系生境。二是丰富植被群落类型,搭配乔灌草结构,增植食源性、蜜源性树种,提升林分质量和林带异质性,优化生物的食物链结构,打造优良的林地生境。三是优化农田格局,推行有机农业,消减农业面源污染,营造鸟类、无脊椎动物的栖息环境,强化生态斑块的连通性,打造台田迤逦的田园生境。
2.3.2 打造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高阶文创城
(1)培育3大城市功能,打造天府文化客厅
一是打造中欧文化港,培育文化交往核心功能。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作为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的承载地,肩负架设文明互学互鉴桥梁、强化国际文化交往的战略使命,因此应以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为统领,打造以中意合作为核心的中欧文化港,重点发展国际合作、文化贸易、人文交流等3大城市功能,形成成都北有“一带一路”蓉欧铁路港,南有“一带一路”中欧文化港的“双港”格局。二是建设数字创意谷,提升数字文创特色功能。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借鉴国内外先发经验,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同创新的思路,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聚焦培育未来产业新优势,建设以网络视听、数字创意为主导产业的数字创意谷,推动成都网络视听产业从“高原”迈向“高峰”,助力成都从创意消费地转变为创意策源地。三是创建全域旅游区,发展文博旅游基本功能。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对标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聚焦新场景、新业态、新体验,将旅游活动细分为文化博览、休闲旅游、主题旅游等多种类型,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成都当代艺术聚集群落,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推进城市功能向乡村延伸。
(2)形成文创产业生态,构建“一轴、两带、三核、三区”的功能布局
立足文化交往核心功能、数字文创特色功能、文博旅游基本功能,通过做强城市功能平台促进头部企业和高端文创要素集聚,补链强链完善网络视听、创意设计、文博旅游产业体系,补全金融、政务等关联功能,加快完善商业、公共服务、居住等配套,形成“平台驱动层+关键功能层+技术支撑层+场景衍生层”的文创产业生态(图3),激活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根据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的空间条件,按照定骨架、明格局、强重点的思路,构建“一轴、两带、三核、三区”②的功能布局,以全域产业布局支撑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高质量发展(图4)。
2.3.3 打造凝聚艺术人群的蜀韵文创城
(1)历史与未来交融的“蜀川盛景”
作为传扬地域特色文化及新天府文化的重要载体,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借鉴《蜀川胜概图》兴文绘城的设计手法,形成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再现“蜀川盛景”的3大策略。在塑造城市标识上,结合天府大道中轴线布局公共文化建筑、文创办公建筑等重要节点,借助山形水势联动呼应,打造文化与自然有机融合的城市文化地标。在传承蜀地文化基因方面,梳理天府文化代表性的空间要素,提取林盘、场街、茶馆等3类特质鲜明的蜀地空间基因,并在城景营造中加以演绎,以林盘社区、活力场街、乐创茶馆等形式加以呈现。在营造蜀园意境方面,秉承“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理景理念,打造林苑、园林、田园多层次的全域自然体系,凸显生态营城属性。
(2)数字与艺术互动的“艺术圣地”
融合艺术和科技,精心刻画自然空间、开放空间、建筑空间、街道空间等4类特色空间,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城市空间场景。在自然空间方面,将文化创意融入生态环境,以大地景观手法刻画自然公园,以艺术设计手法精雕城市公园、社区公园,打造自然美学艺术的公园环境。在开放空间方面,坚持功能复合多元与空间无界交融,为在不同类别和不同尺度的多元混合空间单元、文创地块、商业地块间构建全开放的无界交融空间体系提供建设引导,打造创新、创意、创生的创作环境。在建筑空间方面,对城市天际线、文化地标、城市色彩、建筑立面等的建设提出特色引导,突出新时代地方文脉与时尚艺术的共融,塑造天府韵味、文创特质的形态风貌,打造艺术雕琢的文创社区。在街道空间方面,结合人群需求,打造文创漫游型、文创办公型、社区烟火型、自然景观型等4类特色街道,以艺术化手法、沉浸式交互视觉技术设计充满时尚魅力的街道景观,烘托全时活力的文化氛围,让每一条街道都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2.3.4 打造治理高效的数字文创城
(1)推进智慧治理,打造公园城市数字文创示范区
“让城市更智慧,更聪明,人民生活更便利”是智慧化公园城市的建设重点。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依托西部(成都)科学城等科技创新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以数字孪生城市架构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智慧服务体系、产业应用场景、沉浸式体验场景驱动智慧云消费服务,以“一网统管的天府大脑”支撑公园城市智慧治理体系的高效运转,打造“地上一座城、地下一座城、云端一座城”的公园城市数字文创示范区。
(2)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健康发展
建立市级统筹协调和区级工作推动联动机制,建立以协同化为导向的工作推进机制、以专业化为导向的管理运营机制、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以集群化为导向的产业扶持机制和以差异化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保障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建设的高效推进。加快研究并出台产业支持、人才引进、土地管理和资金保障等创新政策,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优秀数字文创人才、优质文创产业项目向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集聚。
3 结束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创城区作为城市特色文化的集中呈现地,既要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更要在文化强国、数字中国战略的引领下探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发展新路径。本文探讨了公园城市理念下的文创城区价值转变情况,并结合天府数字文化创意城实证,探索新时代文创城区的规划方法。但是由于文创城区在产业动力和空间特质上具有独特性,还需要通过更系统的城市视角、更复合的学科领域、更精细的技术手段来支撑并深化其规划研究,以推动高水平的公园城市文创示范区建设。